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来源:   2009-08-21 10:52:10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2001-05-22

  前言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001—20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把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作为战略任务﹔必须从儿童早期着手,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 约》,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定政策,采取措施,认真实施,基本实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使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90年代初的51和61下降到2000年的32.2和39.7

     ———孕产妇死亡率从1989年的94.7/10万下降到2000年的53.0/10万。

     ———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从1990年的21%下降到10%。

  ———基本普及了食盐加碘。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0%以上﹔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覆盖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2000年分别达到92.38%和44.84%。

  ———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由1990年的96.3%提高到2000年的99.1%,男女童入学差异由1990年的2.91个百分点下降到2000年的0.07个百分点﹔小学5年巩固率由1990年的71.4%提高到2000年的94.5%,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青壮年文盲率2000年下降到5%以下。

  但是,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儿童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需要提高,儿童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条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贫困尚未消除,仍有数百万儿童生活在贫困中﹔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转移,这些人群中儿童的保健、教育、保护问题亟待解决﹔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的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改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国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儿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儿童身心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和造就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从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4个领域,提出了2001—2010年的目标和策略措施。
  《纲要》的发布和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儿童事业的持续发展。

  总目标

  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儿童教育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完善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儿童权益﹔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使困境儿童受到特殊保护。
  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婚前医学检查率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50%。
  ———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2.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
  ———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6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农村消毒接生率达到95%以上。
  ———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3。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在农村达到60%以上。
  3.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5。
  ———降低新生儿窒息和5岁以下儿童肺炎、腹泻等构成主要死因的死亡率。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并逐步将新的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4.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婴幼儿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达到85%,适时、合理添加辅食。
  ———减少儿童维生素A缺乏。
  ———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0%以上。
  ———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在农村达到60%以上,逐步提高女童及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覆盖率。
  ———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率达到90%以上。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教育。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预防未成年人吸毒。
  ———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的蔓延和增长。
  ———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
  (二)策略措施。
  1.国家宏观政策。
  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服务。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努力实现儿童健康的主要目标。
  ———合理安排和增加妇幼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等基本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加强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宣传。
  2.法律和部门政策。
  完善和落实关于妇幼卫生保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
  ———发展小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的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提供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卫生服务。
  ———全面开展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加强对孕产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保 健服务。在城乡特别是农村继续实施“母亲安全”项目,开展高危孕产妇的筛查,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创造安全分娩的必要条件,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重视做好儿童眼、口腔和听力保健等工作。
  ———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增强常规免疫的有效性,逐步增加接种疫苗种类。预防性注射应达到安全注射标准。
  ———倡导科学喂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儿童营养。支持母乳喂养。在贫困地区和维生素A缺乏地区,做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干预工作。对中小学生提倡饮用畜奶,分步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行“国家大豆行动计 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餐,减少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加强儿童卫生保健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推广。继续推广和应用计划免疫、口服补液疗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婴幼儿科学喂养、食盐加碘、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适宜技术。研究减少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不良、儿童意外伤害等预防措施。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健和利用卫生服务的能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有关性病和艾滋病的危害、预防及自我防范知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重视在青少年中进行青春期 教育、预防吸烟和吸毒的教育。

  3.社会保障和服务。 [点击浏览该文件: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