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要用科学知识维护自己的健康

来源:中国公众营养网   2010-11-22 12:02:28

国人要用科学知识维护自己的健康

                             ----访问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教授

 

 

 

(中国公众营养网记者刘思泓)近日,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教授就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及营养健康状况的改善途径等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以下是记者根据记录整理的稿件。

 

于主任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该国的营养健康产业将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而该国居民对于营养健康的消费也会大幅度增加;我国去年的人均GDP已达到3700美元,这表明我国公民对营养健康已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营养健康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相对落后。

 

同时,我国居民对营养健康的概念、产业以及食品的功能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其表现为:只认识到食品的显性功能如满足饥饿和口感的要求,但不能认识到食品的隐性功能,即给人体提供足量的微观营养素,保持人体的营养平衡。

 

其次,由于过度种植并使用化肥;土地、空气及水污染;土地营养成分衰减以及过度精细加工等原因,使现在食品种微观营养素的含量远不如从前。这直接导致了人体营养不平衡,即所谓的宏观营养素过量,而微观营养素能告诉不足所导致的隐性饥饿;由此也造成大量居民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抵抗力减弱,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对此,于主任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以下五个有效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途径:

 

第一、                       发展以强化面粉、强化大米等强化主食为主的强化食品,以保障国民基本的日微观营养素摄入量;

第二、                       鼓励发展全谷物杂粮食品,有效地减少在加工过程中丢失的营养素;

第三、                       鼓励发展有机食品及富营养产品如奶类及其加工产品;

第四、                       鼓励发展功能性食品如特殊膳食,即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带有特殊辅助治疗作用的食品;

第五、                       鼓励发展膳食补充剂以满足各类人群所需要的微观营养素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