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受伤的食品添加剂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12-03-19 09:49:33

无端受伤的食品添加剂

 

本报记者 蔡若愚

 

有关食品添加剂,最新的新闻来自味千拉面的骨汤门事件。在媒体爆出“味千拉面汤底是用汤粉、汤料调制”的消息后,这家在中国大陆拥有585家门店的快餐连锁业巨头屋漏偏逢连夜雨。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位自称曾是味千拉面员工的网友爆料,味千拉面的面料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和山梨糖醇。有意思的是,这篇爆料文章时间是20095月,时隔两年再被揪出来,可见在当前大众神经对食品添加剂的敏感程度。

 

不知从何时开始,食品添加剂似乎已经沦为一个人们闻之色变的贬义词。然而,它们真有那么糟糕吗?不尽然!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直言如今的食品添加剂是被妖魔化了。

 

添加剂不一定是食品添加剂

 

 迄今为止,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恐怕还是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这一事件波及数万婴幼儿,牵涉乳业内多家著名企业,最终直接导致了有50年历史之久的三鹿集团垮台,案件的2名主犯被执行死刑,而三聚氰胺也成为了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化学添加剂。

 

但是,化学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世界上能够为人类所用的化学添加剂大致被分为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机油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新型化学添加剂等几大类,其中真正与人类“吃”相关的仅是前两大类。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添加剂”三个字就足以引起恐慌。

 

其实,在相当一部分食品安全事件中,罪魁祸首是非食品类的添加剂,也就是所谓的“非法添加物”。以三聚氰胺为例,其用途就主要集中于木材加工、涂料、纺织、皮革等行业;再如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苏丹红1号”色素本身是一种工业染料,常用于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中――这些添加剂本来就被严禁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在上述这些事件中完全无辜。

 

当然,也有一部分食品安全事件中确实出现了食品添加剂的名字,但多数却实属人祸,是由于人为添加过多,超过规定用量导致出事。比如今年4月发生在甘肃平凉的牛奶中毒事件,最终查明原因为亚硝酸盐中毒。据悉,亚硝酸盐在肉类制品中被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但如果摄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再如开头对味千拉面违规添加丙二醇和山梨糖醇的指责,这两种物质都属于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前者在食品里面主要用于稳定剂、凝固剂以及水分湿剂;后者主要做甜味剂、乳化剂,本身在梨、桃、苹果等水果中也广泛存在,但两者过量添加都会对人体造成安全隐患。

 

于小冬把迄今为止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于两类原因。其一是添加了非法添加物,其二是不按规定添加。本报记者在浏览了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又发现,其中以前一种状况居多,而它们根本就不是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因此,2010年,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之时,就有专业人士出来为食品添加剂正名,称到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生的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例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而都是由非法添加物引起的。

 

诚然,包括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鸡翅、石灰面粉等在内的大量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都属于此类。但由于同属于添加剂,或者从更笼统的意义上来说,属于添加物,普通人往往对此辨别不清,从而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越来越深。

 

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几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留下了古人对食物保鲜的最早观点。如果那时有防腐剂,孔夫子就不用担忧了。

 

东汉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同时亚硝酸盐被用于腊肉生产;公元6世纪,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的方法。

 

同一时期,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在公元前1500年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3000多年后,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W.H.Perkins从煤焦油中制取了染料色素苯胺紫,成为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历史上,食品添加剂总是诞生于文明的佼佼者手中,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其作为一种文明产物的身份。事实上,当全世界的人口膨胀至今天的近70亿,当食品行业成为了食品工业,人们已然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单纯以防腐剂为例,如果没有防腐剂,很多食品都不能大量生产、无法长途运输,会因迅速变坏而造成浪费,更别说可能会因此引致许多食物中毒个案。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曾表示,如果没有添加剂,中国是无法应对人口的增长和相应的食品需求。

 

于小冬说:“没有添加剂的食品基本上在工业食品里找不到。而现在人们几乎离不开工业食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纯粹的种养殖食品越来越少,工业加工食品越来越多,这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在网上流传的一篇食品化学化大事记里,有相当一部分食品或添加物最终被排除出了使用名单。如上个世纪40年代末开始广泛用于家畜饲料添加剂的雌性激素二乙基固醇,1977年被证实确有致癌性而遭到美国FDA禁用;1972年,美国环保署也因致癌性取缔了农药DDT1996年,名叫“莎弗”的转基因西红柿因其营养价值过低且肠道病原菌可从中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所以上市一年就被迫撤市;2005年,中国下令禁止使用作为面团调节剂的溴酸钾――尽管如此,这份名单上真正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只有溴酸钾。

 

在我国,真正的食品添加剂都经历了用量、毒理等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和试验,经过审批才被允许使用。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有上千种。而在世界范围内,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其中80%为香料。直接食用的有300040000种,常见的有6001000种。

 

从数量上看,越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多。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中列有1967种,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1100种,欧盟允许使用的有10001500种。

 

人民的营养健康比“好看、好吃”更重要

 

食品添加剂在替非法添加物背黑锅。几乎是本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后,他们一致给出的结论。于小冬坦言公众营养与健康中心也是受害者,因为非法添加物的问题一波又一波,使得公众对于添加物过分警惕,甚至削弱了国家营养改善行动的效果。“现在大家对食品添加剂害怕了,对添加必须的营养素,哪怕是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可的营养剂,也害怕了,所以我们的工作没法做了。我感觉现在的状况确实有点不利于老百姓的健康。”于小冬说。

 

实际上,政府也在反复强调两者间的区别。自2008年以来,卫生部陆续发布了6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其中明确列出包括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等在内的非食用物质48

 

今年4月底,卫生部又发出《食品添加剂监管及相关知识》一文,第九条的标题就是“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该条指出:“长期以来,一些单位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而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在1977年的基础上历经多次修改后的2007版本。除此之外,我国迄今为止制定的各类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也达到200多项。

 

2009年是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居民的饮食从改革开放前的吃不饱穿不暖,逐渐过渡到追求色香味俱全――这是一个食品添加剂使用量不断加大的过程。但在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公众的饮食观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更讲求养生和健康,主张自然食品――这将是一个食品添加剂使用量逐渐减少的过程。

 

这一年6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等列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内容,并要求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这一原则被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赵霖解读为: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

 

对此,于小冬表示,新的《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就是一切以人民的营养健康为第一原则,当两者冲突时,人民营养健康更重要,而不是好看、好吃更重要。当然,能兼顾更好。

 

合法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亚硝酸盐及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

 

食品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绝大多数饮料和包装食品想要长期保存,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剂。

 

中国只批准了32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且都为低毒、安全性较高的品种。比如,在市场上所见到的食品通常会添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防腐剂,这两种应用最广泛的防腐剂被人体摄入后,一般会随尿排泄,并不会在人体内蓄积。

 

增稠剂

 

增稠剂是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也称水溶胶。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状,并能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增稠剂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中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增稠剂品种有39种,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化学合成(包括半合成)两大类。

 

饮料生产中常用的增稠剂以及作乳化稳定剂用的增稠剂主要有羧甲基纤维素钠、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胶、黄原胶、果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等。

 

甜味剂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通常视为食品原料,在我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营养甜味剂是指某甜味剂与蔗糖甜度相同时,其热值在蔗糖热值的2%以上。非营养型甜味剂是指热值低于蔗糖热值的2%

 

由于人工合成甜味剂产生的热量少,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患者有益,加之又具有高效、经济等优点,因此在食品特别是软饮料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经过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只要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并在食品标签上正确标注,对消费者的健康就不会造成危害。但如果超量使用,则会危害人体健康,为此国家对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及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

 

膨松剂

 

膨松剂指食品加工中添加于生产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中,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膨松剂在食品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面包、蛋糕、馒头等食品的特点是具有海棉状多孔组织,因此口感柔软。在制作上为达到此种目的,必须使面团中保持有足量的气体。物料搅和过程中混入的空气和物料中所含水分在烘焙时受热所产生的水蒸气,能使产品产生一些海棉状组织,但要达到制品的理想效果,气体量是远远不够的。所需气体的绝大多数是由膨松剂所提供,因此膨松剂在食品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消费者在选购膨化食品时,应尽可能去产品质量较有保障的正规商场购买,同时要看清产品上是否有“QS”标记;购买时要注意产品的标识,仔细看配料表,了解产品的主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特别要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购买近期生产的产品;要避免购买促销玩具与食品直接混装的产品,因为国家规定严禁在食品包装中混装直接接触食品的非食品物品。

 

非法食品添加物

 

塑化剂

 

塑化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也都含有这种物质。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这种物质。一些不法厂商把塑化剂替代成本较高的起云剂添加进食品中。

 

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吴永宁指出,塑化剂是禁止用于食品的。如果身体中存在微量的塑化剂对人体危害不大,可以从塑料中迁移出,微量的塑化剂,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有人用在食品中,量就大了。可以明确,在高剂量使用的时候,在动物身上是有害的。

 

需要指出的是,塑化剂和起云剂不是一个概念。起云剂(又名浑浊剂、乳浊剂、增浊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乳化稳定剂,可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还可改善食品口感,一般由棕榈油、乳化剂等多种物质添加混合制成。

 

苏丹红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一般市民虽然很难判定哪些食品含有苏丹红,但没有必要望“红”、“辣”生畏。除苏丹红外,可以食用的红色着色剂有上千种,如胭脂红、新红、苋菜红等,这些着色剂是可以在食品中限量添加的。专家表示,它们与“苏丹红”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前两者都是列入国家目录的食品添加剂,可在部分食品中使用,但国家有严格的限量规定,严禁超量使用。在标准范围之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没有安全问题。

 

一滴香

 

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这种颇为神奇的食品添加剂名为“一滴香”。经分析,“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

 

一滴香其主要成分为乙基麦芽酚、丙二醇、食用香料等。乙基麦芽酚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但是主要用于工业饮料增香,根据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肯定不能添加到新鲜菜肴中;丙二醇是一种工业上的香精原料,按规定同样不应当添加到菜肴中。

 

吊白块

 

前几年,有违法者无视法律法规规定和消费者人身安全,把“吊白块”加在食品加工中,使其具有漂白、增色、改善食品口感及防腐等作用。“吊白块”也叫吊白粉或雕白块(),化学名“次硫酸氢钠甲醛”。医学专家指出,人食用含“吊白块”食品后可引起过敏、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产生中毒,肾脏、肝脏受损等疾病。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使 用 卫 生 标 准》(GB2760-1996)中,“吊白块”被排除在法定食品添加剂之外。19883月,国务院有关部门曾明文禁止在粮油食品中使用“吊白块”等非食用添加剂。

 

吊白块主要用于橡胶工业丁苯橡胶聚合活化剂,印染印花工艺漂白剂,感光照相材料相助剂,日用工业漂白剂以及医药工业等,但不得作食品漂白添加剂用,严禁入口。吊白块进入人体后,对细胞有原浆毒作用,可能对机体的某些酶系统有损害,从而造成中毒者肺、肝、肾系统的损害。中毒以呼吸系统及消化道损伤为主要特征。人经口摄入纯吊白块10g就会中毒致死,吊白块也是致癌物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