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变革时代来临

来源:瑞年国际   2010-11-25 09:52:20

    今后五至十年,中国将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中国营养产业和营养产品将迎来无限广阔的增长空间与市场。经济学家预测,未来十年健康产业将成为资讯网路财富革命之后的第五波财富革命。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养生文化,具有“药食同源”“食养食疗”的悠久历史,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正向营养型和健康型发展,“健康和营养”已经成为时尚流行,那么,中国营养产业的发展机遇与瓶颈何在?
    改革开放30年变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饮食和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变化。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均热能日摄取量2.328千卡(约合9.689千焦),已基本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总体上基本消除了蛋白质、热能缺乏性营养不良。
    在过去的30多年中,食物的供应日渐丰富,可供选择的食物品种不断增加,加上国民的教育水准提高等因素的变化势必会对居民的膳食结构、营养和体质状况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而导致居民的膳食、营养及体质状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10年,中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中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得到了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日消费210g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全民营养状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管理、教育、营养知识普及等多方面原因,当前在中国居民中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
    调查表明,中国青少年中,有2.7亿的在校生营养不良,农村儿童发育迟缓率达39%。对此,国务院早在1997年就批转了“中国营养行动计划”,要求国人日均摄入蛋白质72克,其中优质蛋白质达50%以上。而据调查,发到国家人均日摄入蛋白质已达到98.5克。
    与中国居民营养结构变化相对应,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处于“无知阶段”(以三株、中华鳖精等产品为代表),到90年代的“过热阶段”(以脑黄金、脑白金等产品为代表),随着违法违禁产品的查处和打击,保健食品一度处于“低谷时期”。现在触底反弹,开始回升,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000年到2009年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年均增速均超过两位数。2010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增速还将超过20%,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据发达国家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500至3000美元之间时,营养产业就会崛起。中山大学公关营销专家林景新表示,目前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3600美元,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让中国营养保健产业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说:“虽然我国发展营养产业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发展营养产业的确还存在很多困难。我认为我国营养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全民营养保健意识和对营养健康的认知较为欠缺,无论是政府还是居民都需要提高对营养不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后牛奶时代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营养变革的契机。虽然此事件渐行渐远,但由此带来的变局则刚刚开始。有分析人士认为,“毒奶粉”事件给乳制品行业敲响了警钟,也带动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变革,并给营养品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三聚氰胺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使得消费者抵制含此类添加剂的乳制品,市场让道营养品和其他食品,豆浆迎来消费高峰,而氨基酸等营养品市场则有望异军突起,迎来消费者消费理念的革新和新一轮市场机遇。业内专家用“牛奶产业动荡,豆制品产业快速崛起,氨基酸市场进入快车道”来描述由“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市场格局变化,并指出市场正在由“牛奶一元论”向“牛奶、豆浆、氨基酸”领导的多级市场发展,这一趋势下,牛奶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被压缩,而豆浆和氨基酸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快速增长,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后牛奶时代,消费者不再对牛奶持过多依赖,而是寻求多种营养摄入途径,消费理念逐步开放,并在选择过程中,对产品安全及各项添加剂等的检查标准更加严格,这对营养品和食品行业产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毒奶粉事件后,乳业产品产销骤减,消费者一方面对含有三聚氰胺、蛋白粉等乳制品持抵制态度,拒喝牛奶,怕喝牛奶。另一方面,寻求从其他营养品以及食品来替代牛奶,米糊、豆浆、氨基酸等不含三聚氰胺的营养食品热度聚升。伴随市场对营养品的认可,毒奶粉事件或将开启营养品市场新纪元,中国的营养品由此开始与食品进入齐头并进时代。”业内专家认为。
    营养品与食品齐头并进在发达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在美国和日本等国,营养品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近五年来销售额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在改善国民身体状况中占据突出地位,甚至与食品占据同等地位。日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针对中小学生午饭专门出台《学校营养午餐法》,实行全国统一配餐,在食物里强制性地添加了氨基酸营养,食物不在多而在于精。事实证明,上述做法功垂后世。资料显示,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18岁男女平均身高分别达到170.8厘米和157.8厘米,已经高于中国。专家指出,氨基酸类营养品在发达国家得到如此重视的主要原因是,通过食物摄取蛋白质的方式会增加人体的“负担”,而且直接通过摄取氨基酸来合成蛋白质则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负担”。国内氨基酸第一品牌——瑞年集团董事长王福才指出,发达国家一直在宣传“低蛋白+高氨基酸”的营养补充方式,这也是国外氨基酸市场容量达到千亿的主要原因。
    据专家预估,“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中国的消费者比对出氨基酸的价值所在,像美、日发达国家那样坚持食物和氨基酸补充两条腿走路的营养哲学将被中国消费者认知。从中国人口基数和国外市场容量等市场因素来看,中国今天的氨基酸市场才刚刚开发出“冰山一角”。消费者对氨基酸的消费理念重新认识后,氨基酸市场将迅速发展,由三聚氰胺的抵制引燃的庞大的氨基酸市场与豆浆等食品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西方营养观
   “中国人的营养理念正逐步与发达国家趋同,这反映了中国营养理念的进步,”营养学家说:“蛋白质与氨基酸相结合的营养理念,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据了解,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氨基酸作为重要的营养食品,已经深入到寻常百姓家,每家每户都有相当丰富的氨基酸营养食品,比如氨基酸调味剂、氨基酸套餐、氨基酸饮料、氨基酸美容食品、氨基酸果冻等等。鉴于氨基酸的实用性、有效性,美国政府也已将氨基酸营养品列入美国人的首选保健品。
    在形形色色的氨基酸类保健产品的推动下,去年世界氨基酸市场已达120多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氨基酸增速较高。目前全球药用及保健品用途氨基酸产品销售额合计约占氨基酸类产品总销售额的20%。
    营养专家指出,在“毒奶粉”事件之前,国内消费者对氨基酸营养品的认知还是处于盲区,很多消费者粗浅的把氨基酸产品理解为保健品,认为是为了增强体质才需要食用的,这是最大的误区。作为人体必需元素——蛋白质的主要合成物质,氨基酸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对于只有老人和孩子才吃氨基酸的错误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消费者营养意识的缺失。而将食物作为获取蛋白质唯一途径的认知更是反映了中国消费者的营养短板,因为食物摄取蛋白质会给人体的各个器官增加负荷,而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则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对上述问题的无知,反映了国人营养意识的缺乏,而“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则开启了国人营养意识的萌芽,认识到“牛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越来越多家庭开始注重营养结构的合理搭配,从原来单一的“牛奶营养学”开始向多元化、科学化的营养结构发展,很多家庭开始关注以氨基酸为代表的营养品。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消费者营养意识的逐步提升,将是改变国人多年的营养短板的第一步,那么以氨基酸为代表的营养品企业通过市场教育、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多重努力“后来居上”,是自己成为消费者营养习惯中重要一部分则是中国营养短板得以尽快弥补的另外一步。
    营养学家分析说,中国人营养习惯的改变折射出营养理念的变革,中国或将迎来营养理念变革史上第二次拐点。蛋白质本身存在的消费误区,使得大众对蛋白质的绝对信仰被打破。以牛奶、鸡蛋等食品为主的“粗饮食时代”,逐渐向以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品相结合的“精细营养时代”过渡。也因此,氨基酸营养品将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营养精细化趋势
    营养学家分析说,中国人营养习惯的改变折射出营养理念的变革,中国或将迎来营养理念变革史上第二次拐点。蛋白质本身存在的消费误区,使得大众对蛋白质的绝对信仰被打破。以牛奶、鸡蛋等食品为主的“粗饮食时代”,逐渐向以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品相结合的“精细营养时代”过渡。也因此,氨基酸营养品将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早在2005年,日本氨基酸保健品的销售额就占到世界销售额的50%左右,达40.6亿美元;美国氨基酸保健品的销售额则达28.8亿美元,欧洲的氨基酸保健品销售额达13.6亿美元。
    原国家氨基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旅美华人武履青教授说:“我通过调查发现国外市场大概有800多种氨基酸产品,输液、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粉剂、饮料等,覆盖的消费人群也非常丰富,小孩用的、老人用的、男人用的、孕妇用的,等等。”
    在美国,85%的国民食用膳食补充剂,1/3的人愿意采用天然食品疗法维持身体健康,68%的人选择以各种自助形式包括营养食品、强化食品等来预防感冒。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有健康的体魄,中国人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拉动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人们保健意识增强,消费观念向营养化改变。因此,“送礼送健康、花钱买保健”成为一种时尚,引领新的消费潮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营养健康产业蓬勃兴起。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2009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规模最大的为美国,其销售额达到1100亿;第二大规模是中国,销售额达到911亿;日本位居第三,销售额达到860亿。
    根据欧睿国际的资料显示,中国维生素及膳食补品销售额由2001年的25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08年的526亿元人民币,其复合年增长率为10.7%。国内的氨基酸营养保健品市场规模于过往数年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根据赛迪顾问的资料显示,中国氨基酸营养保健品市场总值由2003年6.8亿元人民币增至2008年的18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1.1%。
    汇丰证券更指出,目前内地氨基酸营养保健品人均消费只有1.4元,远远低于日本、美国及欧洲水平。以日本为例,其氨基酸营养保健品人均消费高达282.5元,而较低的欧洲也有18.6元。随着内地居民收入增加、健康意识提高以及保健品作为送礼潮流,将大大刺激氨基酸营养保健品市场增长。
    在以前,高蛋白营养品是送礼、探病的高档佳品。在未来,将有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向营养时代大踏步迈进。也因此,无论是自用还是送人,氨基酸保健品都将代替高蛋白营养品,这是大势所趋。随着中国营养理念变革带来的全民营养时代的来临,作为蛋白质营养品的升级,氨基酸营养品在细营养时代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望给国人带来真正的健康。
 

本文原载于《领袖人物》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