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理念、生活方式与免疫能力的维护

来源:公众营养网 - 于小冬   2020-03-11 16:09:58
 
健康理念、生活方式与免疫能力的维护
于小冬
 
大家好!今天是妇女节,首先向妇女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很高兴参加这次专题讨论。这次会议邀请了许多位专门家,可以从不同角度论述免疫功能的维护各种慢性疾病的关系,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我的发言将结合自身的大健康和公众营养工作,从科学理念和生活方式角度谈谈免疫。
一、首先想简单说一下大健康
1、“大健康”是原有“健康”概念的升华
(1)深度—除身、心健康外,加道德健康。
(2) 广度—包括:
①从孕育到离世,生命全周期健康;
②生命全周期中所有生命的现象都健康;
③更强调“治未病”的健康;
④除了医学的治疗作用,更倡导主动的、全面的养生保健。
(3)高度—高智商、高情商、高修养、高活力、高寿命
2、“大健康”是当代人的要求
大健康所认识、所倡导的健康是不生病的、主动型的健康,是当代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标准的健康。免疫能力的建设更是基本的前提条件,是人类追求大健康的题中之意。
3、     中央领导关心国民大健康工作
近一年多,中央的主要领导一直非常关心国民大健康工作。不仅关心,还亲自挂帅、亲自部署。“大健康”既是国民的诉求以及党和政府推动的的一项重要事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范围巨大的、没有发展上限的产业群,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一个方向。
目前受疫情影响,一些预定的工作进展不得不稍微延迟。但是,继2003年非典之后冠状病毒再次卷土重来,而且造成了比非典更大的灾难,加之其它类型瘟疫的攻击,以及我国井喷式爆发的各种慢性疾病,使各方面对推进大健康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更清楚了。这几日,国家促进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已经在布置。
 
二、要正确地反思医疗和健康工作
人类健康的根本性保证因素是什么?公共卫生应当怎么搞?当前很多人都开始反思了。反思是好现象,但是我认为要防止“思反”。也就是说,要防止继续走老路。事实证明,重治疗轻预防、重生病后的治疗轻日常营养保健的老路走不通。这条老路我们已经走了几十年,越走越累,平时的情况就已经是医疗发展总赶不上病患增加,出现大疫更是不仅医生、医药、资金、设施都不足,实际也没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整个社会活动几乎停摆。
可以算一算,再建设多少医院、研发多少医药、培养多少医护人员,才可以应付平时的井喷病情+战时的突发疫情?我想这恐怕是个无底洞,是天文数字,是一个永远无解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思路的改变,今后从事公众健康工作的人,如科普教育、疾病预防、公众营养、健康食品、饮食安全、群众体育、养生保健….,应该受到真正的重视和支持。国家增加的医疗卫生支出,应该向这些领域倾斜,相关部门的一些与之不适应的管理政策和做法应该改变。
这次与病毒的较量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同样的医疗水平和资源面前,能不能闯关成功,年龄大小都不是关键因素,实际上比的是自身的“疾病自愈能力”,比的是日常的“健康积累”。不要说目前没有专用药物,即使将来有了药物,疗效如何也仍然要依不同的人而定。从这一点看,慢性病患者朋友们确实先失了一城健康的“家底”相对薄一些,所以要特别关注这次的专家报告。
 
三、要了解维护免疫能力主要依靠自己
我们知道,人类具有一套与生俱来的、自动发挥作用的自愈系统。这套系统是人体健康的保障,使人体免于受到外界的微生物、物理、化学等侵害。但是,自愈系统并非是万能的;而且因人而异,每个人体质不同其自愈能力也不同。所谓医学就是一门辅助机体自愈系统进行治疗的科学。人体自愈系统是内因,医疗手段是外因,如果自愈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再好的医疗手段也没有用处。反之,自愈系统同外来侵略者进行的战斗在许多时候都不依靠医药,就已经自行解决了。据统计,这种由自愈系统“自行料理”解决的问题大约占70%。
人体自愈系统包含免疫系统、应激反应系统、机体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各负其责、各有专长、配合工作。为什么说“各有专长”?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子系统如果产生了功能性、协调性的障碍或者遭遇到外来因素的破坏,其它的子系统都不能完全弥补其功能。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子系统有问题,自愈能力都会降低。其后果表现在人的生物体征上,即是亚健康状态或者疾病状态。
我们这次专家论坛是免疫专题,免疫系统是人体自愈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这次同新冠病毒COVID-19的战斗中,是处于最前线的战斗员,受到特殊重视非常自然。其实,人体免疫系统伴随人的一生、保卫人的一生,从无休止。对于慢病患者来说,无论平时还是当前的特殊时期,最重要的朋友一直都是它。
如何使免疫系统能够正常地运作、很好地发挥双向调节功能?我认为人类要做的事情可以通俗地表述为:(1)精心维护、及时修复它的工作能力;(2)充分调动它的工作积极性,设法让免疫系统的工作更主动、更活跃、更投入。
科学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维护和“修理”自己的免疫系统,大致分为“非医方式”和“医学方式”。“非医方式”,比如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调整食物营养结构和摄入量、调节心态情绪和加强修养、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医学方式”,包括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也包括生物疗法),有疫苗、药物、药食同源产品、微生物调节剂、再生医学和细胞疗法等。
 
四、   对公众免疫工作的几点看法
下面,我“碎片式”地对提高公众的免疫能力建设讲一点体会
和看法。
1、     关于公众营养
营养学是一门独立的大学科,关系到大农业、食品、养生保健、体育运动、生物学、生命科学等各个方面,绝不仅是医学学科内部的问题,现在还仅仅列于医学下面,就限制了它的发展。
营养物质的研究可以个性化、精细化(像医学的微观),但是在人体中作用的发挥则是整体化的,各种物质相互依存、共同起效。有一种观点反对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单品种营养物质,反对中药向膳食补充剂转化,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关于膳食宝塔的指导作用。人体内的多种营养物质首先有大结构问题,在结构上不能出现断层;其次每层结构上的大类营养物质摄入有个总的适宜数量的问题(上下限)。如此,我想补充提示几点:第一,注重食物的多样化和变换频率;第二,注重补充微量营养素,尤其是内生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素,老年人更应多关注;第三,注重个体差异性,如食物习惯、不同地域的食物供应、遗传状况、疾病等。
(注:内源性营养素:辅酶Q10、谷胱甘肽、a-硫辛酸、褪黑素等、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植物性营养素:大豆异黄酮、茄红素、蒜精、吲哚、儿茶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玉米黄素、虾青(红)素等多酚类等。)
 
2、关于食物和中药材内含功效物质的变化
对于当代人来说,遇到了许多变化,比如食物热能来源的无限制供给与生活、劳作方式的巨大变化,食物中微量营养含量大幅度衰减与毒害物质的存留等,这些变化毫无疑问地影响了食物或者中药材的效用,当然也造成了免疫系统的损伤。因此,采取措施调整营养就是必然的,这些措施包括补和排两方面,它们都属于营养学
 
3、关于营养不足和营养失衡的一般性调整手段
(1)食物营养强化(生物强化、工业强化),如加碘盐、婴儿分段奶粉、强化面粉、强化大米和强化食用油等;
(2)膳食补充剂,如维生素片、钙片等;
(3)食疗产品;
(4)  富营养农产品和富营养食品。
 
4、关于传统医学和养生保健
传统医学是中国发展“大健康学”的优势,这次对新冠病毒的治疗体现了多手段的优势。西方看到了自然医学的发展前景,已着手研讨。自然医学囊括了几乎所有的非创伤性的医疗手段,如顺势、草药学、瑜伽、针灸、音乐和水疗、生物信息反馈等。我国不能“起大早赶晚集”,自我隔离于世界传统医学之外、自废五千年武功。
几千年积累的极其丰富的养生保健方法也是我国的“独门绝技”。国际上学习中国经验(安利中国负责人透露),发展了大量膳食补充剂产品(我国称保健品,范围大于膳食补充剂),形成了迅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是我们自己却不够支持,既没有清晰、稳定的管理思想,治理方法和法规也摇摇摆摆,给产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如果说这个产业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食品、药品、家电、汽车….., 哪个产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这些问题呢?这也是一个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问题。简单行政。虽然压制了不良行为,但也打击了优秀企业、行业,而且会影响全民保健水平和免疫力的提升。
 
5、     关于心理健康
我想用一个科学实验的实例讲述心理健康和人体自愈能力、免疫力的关系。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威斯利教授领导的一个团队进行了两项实验。
第一项实验的结论是,人的心脏分泌的荷尔蒙(缩氨酸荷尔蒙)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细胞DNA合成、以及抑制癌细胞生长三种途径发生效力。
第二项实验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患癌小鼠进行活体治疗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第二部分对100名自愿者进行情绪跟踪实验。结论是,人的情绪越高昂、心情越愉悦,心脏分泌的荷尔蒙就越充沛。反之,则分泌得少甚至不分泌。当这种荷尔蒙分泌达到一定量(浓度)的时候,才能杀死体内癌细胞或者抑制其生长。
实验说明,人体自愈能力、免疫力发挥效力的高低,与自身情绪和心理调节能力直接相关。
 
6、关于发展大健康产业
(1)抗疫毫无疑问是医疗部门的工作,但是防疫就不一定。因为,防疫需要有一批专门的人,将其作为唯一的工作去做。可以考虑建
立一支防疫部队,属于应急部。任务就是三项,即(1)主要是急性、慢性疾病的“预防”;(2)出现小规模紧急疫情时“救火”;(3)出现大规模疫情时协助卫生部门搞隔离、转运、救援等。对他们的考核、评价指标就是免疫做得好不好,是慢性病罹患率是否下降、重大疫情是否发生。一旦发生了重大疫情,就要查责、追责,有责任要担责。
  这种职责必然迫使他们重视公众免疫力和健康水平的维护,而不是病人越多越好。倡导治未病、扶持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同他们不仅没有利益冲突,而且方向目标完全一致。现在的卫健委,连看病都顾不过来,搞预防工作的精力明显不足。
(2)  同原有的健康概念比,大健康的“大”字最主要的是多了两
块内容,即“早”和“高”。“早”是治未病(主动的健康---不得病的健康、甚至没有亚健康状态的健康);“高”是更高层级的健康要求。这两方面的要求都需要满足,而且无论规模还是层次都没有上限。那么,14亿人口海量的大健康消费要求如何满足?所有的传统行业都需要升级,大量的新行业将会诞生。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产业和市场?只有国民大健康了,“治疫”的钱才会少,少花钱是一件向国家、给财政报喜的事。省下的钱可以更好地开展“防病防疫”,从更积极的方面履行政府职责。而且,大健康层级的消费,大部分是居民的个人和家庭消费,不仅不会给国家造成负担,国家反而还可以从新的生产力发展中拿到税收、安排就业,使社会更稳定。
3、这是大的发展思路、防疫思路的变化,也是提升全民免疫能力、预防和控制急慢性病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大健康在中国的发展,有了领导支持,还需要全民的认识。国家的宏观政策怎么支持?各部门、各地方在政策、法规、资源分配上如何落实?这留给我们大量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