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自身的无知盲目反对保健产品

来源:中国公众营养网   2014-11-17 14:32:58

 

不要以自身的无知盲目反对保健产品

——在参加一个企业年会上的即席讲话摘录

于小冬  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

 

保健产业无疑是大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当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和食物中的有效营养物质数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健康”两个字了。过去生活、劳作、生态环境下的饮食,如果没有外界的过多干扰,基本上可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但是现在不行了。为什么呢?我们人类的健康受到两面夹击。

第一个方面是从营养摄入来看。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并不是越来越科学合理、越来越全面充足。我讲这个话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国家每十年有一次全国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调查,看看那个统计表,尤其是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是一次比一次差。1992年的不如82年,2002年的不如1992年,2012年的不如2002年。我国有一个推荐营养摄入标准,跟这个标准相比,除了热量、脂肪之外,没有一种营养素能达到国家推荐的那个最低摄入标准。

什么原因?可以看土地的化验指标,随着时间推移里边的一些必需营养素含量越来越低,导致粮食、蔬菜、水果里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差;我们的食物加工技术越来越高,精细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却使我们从食物里获得的营养减少了。所以,我们要想获得充足的食物营养,或者是把食量翻番。我看到一张日本的统计数据,前后33年相比较,对多种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作纵向比较,结果发现有些种类里边的维生素C含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没有能力吃过去两倍、三倍的食物呢?

第二个方面是从人体需要的营养来看。当前我们为维护身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在日益增加。为什么呢?首先是生态环境,水气土的污染侵袭;其次受到新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过去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不这么经常地乗飞机,但是现在离不开它们。这些东西都会大量地产生辐射;再就是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人体自由基的产生比过去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营养摄入才能加以对付。

摄入少了,需要多了。这就是我所说的身体健康受到的“两面夹击”。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更多需要的营养从哪儿来?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膳食补充剂行业发展非常快、非常好,市场需求量很大。其实不仅西方,日本、韩国,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也是如此。其实,我国发展保健产品不仅有其必要性,有必然性,有科学性,更具有迫切性。现在我们经常说PM2.5,北京上周个别时间超过了500!大家就问我们用什么对付这个PM2.5的侵害?因为人民是有健康权的,你用什么办法保护人家的健康权呢?这就要大力发展营养健康产业。

我国不仅有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有消费能力。现在中国人均的GDP 6000多美元,人均收入3000美元左右。根据各国发展经验,人均收入3000美元就已经迈入健康产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了。中国人自古就懂保健养生,懂食疗,懂得食品和药品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我们现在也有消费能力,有产能,有产品,但是这个行业,发展得却并不那么理想。那么我国的问题在哪儿?我不是搞保健产业的,但是我的工作与其沾一些边。我总是在想,中国的保健产业,没有许多发达国家发展得那么好,也不能完全达到消费者对质量、效果的要求,而且声誉也总是不那么好。最近我参加了一些保健行业的会,大部分都是在谈自己的产品怎么好,谈怎么拓展销售市场。当然这都是很需要的,也可以理解。所以我和张部长等都来参加今天的会,给企业和行业鼓劲,希望大家能够把工作干得更好。但是我从外部看这个行业,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行业发展,认为还有一些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探讨,愿意借今天的机会同大家做个交流。也许不正确。

有人说,我国的问题是“初级阶段”的必然表现。这个解释我同意。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全球第二位,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并未完成。而且不仅是金钱的积累,科学技术、教育、思维、理念、管理均刻有“初级阶段”的明显烙印。对于民营资本来说更是如此。尚处于幼稚期的保健产业却遇到了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大量的无序行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我认为有。

第一个原因,是健康(保健)产业的地位问题。刚才郭院长用了一个词汇形容我国保健产业的地位-- “非主流”。我也有同感,感到这个行业总是处于“非正统”地位,不被重视、不被信任,被批评、被惩罚,好像搞保健品的不如搞药品或者搞其他行业高尚、光明。这种情况同发达国家大不同。在美国,保健产业绝对有正牌的地位,绝对是主流的重要产业。一些大的保健企业,还以秀总统服用由它们专门定制的产品为荣。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保罗.皮尔兹教授认为,保健产业是接续IT产业引领世界经济前进的第五波产业。这个观点得到了全球许多经济学家、产业学家的赞同。但是在我国,真正认识健康(保健)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意义还有个过程。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一个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文件,确实前进了一步。但是,还有待于着眼大健康产业的整体,进行顶层设计、全面布局。

第二个问题,就是对保健产业支持不够,或者说不敢支持,这与第一个问题有关。我们从上到下对保健产业的看法,不够全面、不够客观、不够辩证。说不够辩证,就是不能对优点、缺点一分为二。我们的政策制订、管理、舆论,大都是重惩罚、重批评;轻提倡、轻肯定。我们的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凡涉及到保健产业,总是是在惩罚、在打击、在揭露,好像如此做就是站在消费者一边,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了。我却认为,对规范的企业也需要扶持,对优质的产品也需要肯定,如果没有越来越多的好企业、好产品,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无从保护了!而我们当前非常缺乏对企业、行业的肯定和表彰。中国的健康产业为国民的健康做了这么多工作,几乎从没有层次很高的、很正统的、很主流的表彰活动。我们的政府部门本身不敢搞表彰,甚至还不准许社会组织搞,不准许它们弥补这个国民非常需要的空白。我们的倡导没有了,消费者就不知道哪个企业、那个产品好了,这也并不利于消费者。我们怕一搞表彰,里边又有不正确的行为。大家知道,表扬和批评是两个有力的武器,难道我们要自动丢掉一个吗?对表彰中的不正确行为,是“因噎废食”干脆把所有倡导表彰通通砍掉呢?还是通过规范倡导表彰活动,让它们通过竞争逐渐体现科学性、权威性,以此淘汰那些不规范的表彰?当然,在保健产品销售中,有传销等违法行为,应该坚决打击。但是为什么久禁不绝?对这些人的处理,绝不是仅仅采用警察和简单的法律、行政手段就能奏效的。这需要智慧,也要给予引导和出路。国际上也有成功的经验。

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卫生部做了一个健康素养的调查,我们也做过一个营养知识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消费者不具备营养和健康知识素养。那么它们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来自哪里?我认为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媒体。为什么这么说?国人在正规教育阶段,没有系统的学过;而企业做的宣传,消费者不是太相信。剩下的信息来源就是小部分口碑相传,大部分依靠媒体了。但是说实话,我感觉到中国的很多媒体对健康知识也真是不大懂,但是却拥有话语权。更有媒体求刺激眼球,争相地贬损保健产品,恫吓消费者或者向邀宠消费者。这也是不利于我们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保健产业、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包括政策、宣传、教育、管理等等,都并不够好。需要系统地、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第四个问题,我认为中国保健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学基础比较薄弱,这很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走出国门看一看。当前,在西方医学中“保健医学”发展非常快,医生很少有不懂保健医学就上岗的。可是我们的医生,除了相关科室外,基本还停留在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阶段。我就诊的某大医院干部门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大夫,在谈到补充辅酶Q10的问题时,居然说你现在没有心肌梗塞为什么要吃?真是一点保健医学的知识都没有!中国最早懂保健,但是现在西方医学后起直追,包括日本、韩国发展得非常快。,我到日本、韩国发展,我就感觉一股股凉气,人家好多方面都比我们走在前面了。再说说是营养的事情。我们现在讲营养学还主要停留在在矿物质、维生素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但现代营养学早已经发展到内源性营养物质、植物化学素等,讲营养学大大推进了。对这些新的发现,我们也不太跟得上。

以上这些状况,如果科学基础不能很好地支撑,就不可能不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对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它不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就会影响政策的支持和法规标准的建设;对消费者来说,不了解这些科学知识,就影响了对于这些产品的信任和消费市场;如果企业不了解的话,也很难有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第五个问题,我们还缺乏很有力的保健文化建设。在这方面,我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我认为,保健文化建设是支撑我们这个行业发展最深层次的,同时也是引领这个行业发展的东西。举例说,我国的传统中医,用了三个字“治未病”,另外再加上“调养结合”,三个字加四个字,就把整个这门学问、这个领域的核心东西说出来了。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力量和深刻性!再举个例,欧洲要向中国卖橄榄油、卖红酒,卖奶酪(起司),这些东西怎么卖?人家不仅仅单个卖产品,买三送一,买五送二,再打一个折,再白白给你尝。人家在大量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的基础上,说这些食品属于”地中海健康饮食结构”,二三十年之间,就让国人把几千年都不习惯的东西吃上、喝上了。人家这个事成功,就是因为把饮食文化研究,了解大多数人的心理,就是向往高尚文明的生活方式。

那么我就想,我们中国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环境,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需求,人们又这么迫切的需要保健,而且中国是这么一个有历史、有思想、有文化的国家,我们的医哲学的底蕴又这么深,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保健文化?如果有个非常响亮的提法,提得好的话,可能保健产业会有更快更稳地、从上到下大家都理解的发展!不能够像当前这样,一说做保健品、卖保健品的,就跟卖假药的似的。造福人民健康,应该是最光荣的事业!今天谈这个问题,我也处于思考之中,愿意跟大家共同来研究,与时俱进地把中国新时期的保健文化研究出来,树立起来,响亮地推向消费者,推向政府部门,推向企业和科研教育机构,引领我国的保健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