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健康的新食品

来源: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   2010-04-14 11:46:01

一、如何理解食品的功能

我认为食品功能有三种。第一种功能是满足人类的“显性饥饿”,就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饥饿,解决基本的生理需求;第二种功能是满足“隐性饥饿”的需要,这是国际上的通行说法,意思是说微量营养素缺乏不容易感觉到。2000年我国参加全球的共同行动,发展营养强化食品,以解决国民的隐性饥饿问题。营养强化食品是在食物特别是主食中添加人体必须而又普遍缺乏的营养素,这种方式在国际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现已有80多个国家强制性或倡导性实施主食营养强化,并且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实施强制得主食强化政策。
 
      第三种功能是满足健康促进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例如,如何让儿童更好的发育?如何增强某种特定的生理功能?如何让运动员和学生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参加竞技或考试?……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后,人们日益追求美丽、长寿;需要不断提高免疫能力、抵抗衰老、克服亚健康状态等,这些都寄希望于“新食品”帮助解决。
 
      至于食品三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满足“显性饥饿”是食品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提供宏量营养素,也包括一定量的微量营养。第二和第三种功能是食品的高级功能。但是第二和第三种功能的的体现取决于经济条件及科学技术条件。中国人自古就有对食品的全部三种功能的感知和要求,只是受到条件限制,无法形成工业食品。当前,我国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左右,消费者对食品功能的认识有所提高,食品第二、第三种功能的比重开始加强,拉动食品产业整体升级,发展“新食品”即功能化食品已经成为全球食品发展的趋势,而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健康和建设美好的新生活。
 
二、如何理解“新食品”
 
1、从产品功能看,新食品具有补充各种营养素缺乏,满足人民健康促进要求,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2、从产品范围看,包括营养健康功能性食品(我国称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膳食补充剂;特殊膳食(各类疾病的辅助治疗食品、针对各种特殊人群的专用食品等);休闲旅游食品;营养原材料(包括各大类营养素及各种动植物提取物、活性物质等新资源食品)等。
 
3、从产品特点看,新食品虽然具有食品的高级功能,含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健康概念,但仍然是以食品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长期地发挥着作用。
 
三、发展“新食品”的必要性
 
1、从市场来看,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当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小康社会阶段后,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饱腹和感官的享受,而是更加注意食品营养和健康关联等本质性的要求。
 
2、从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看,对食品的期望值提高了。水资源、空气及土壤的严重污染;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食物过度加工造成的营养损失增加;抗生素的过渡使用;不良的生活习惯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等,都要求食物给予更多的帮助、给予矫正,进一步强化它的“高级功能”。
 
3、从营养摄入状况看,不均衡、不理想。根据2004年公布的全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中国居民部分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较10年前、20年前更低。在钙、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素中,只有维生素B1曾经在1982年达到过国家推荐摄入量,其他几种均未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这些微量营养素的全国平均摄入量,大约为推荐摄入量的70%左右,并且目前趋势是逐渐递减。根据一份蔬菜营养成分调查,2000年同1963年对比,多种蔬菜内维生素C的含量都有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从10%至80%!再看主食品,由于过度加工,追求白、细,小麦、水稻中原来含有的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麸皮、稻壳、胚芽中的微量营养素大部分加工掉了。
 
4、从公众健康状况来看,值得忧虑。2004年我国仅成人高血压、糖尿病、成人血脂异常和肥胖几项的患病人数就达4亿人次(有些病人患病不止一种)。这还没有计算癌症、贫血等患病人数,以及数以亿计的超重、空腹血糖受损等各种“亚健康”人群。
 
5、从医学治疗来看,手术刀加药片已经难以应付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我国当前疾病病谱已发生了根本转变,疾病“霸主”已经由急性传染性疾病让位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疾病的最主要成因是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不仅是我国,全世界都发现使用“纯”西方医学手段不能根本治疗慢性病。既然是食品“惹的祸”,还得依靠健康的食品来解决,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新食品”是慢病的“预防药”,也是慢病治疗的“辅助药”。
 
6、从医疗支出来看,发展“新食品”开辟了新的出路。我国卫生总费用1980年为143.2亿元,到2007年增长到10966元,猛增了76倍.人均达844元。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居民而言,卫生费用都是一笔巨额支出,越来越不堪重负。疾病只治而不防,医药费肯定只升不降。
      日本的经验值得重视,根据厚生省的统计,从1997年到2003年,日本营养保健产品的消费从1,314.5亿日元增长到5,668.8亿日元,而医药用品消费则从8,921.5亿日元下降到6,718.4亿日元,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四、我国发展“新食品”的基本条件
 
1、国际背景。当前,全球第五波经济(健康经济)发展迅速,营养健康产业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例如,美国目前最重要、比重最大的两大产业分别为营养健康产业和绿色新能源产业,营养健康产业已经占该国GDP的17%。我国食品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大约10%,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左右,法国则占30%。我国食品工业同这些国家产值比重的差距,恰恰是营养健康等科技含量方面的差距。我国具有发展“新食品”的国际大背景和国际经验。
 
2、居民消费能力。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大致都是在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食品工业进入升级换代的快速发展期。现在我国人均GDP也已经达3500美元,大部分居民已具有了消费“新食品”的能力。
 
3、原料与加工。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强的食品加工能力和食品原料供应能力,能够为“新食品”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4、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突破是发展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这无异于给“新食品”产业的起飞注入能源。
 
五、我国发展新食品的优势
 
1、我国对食品的三种功能的全面认识由来已久,拥有雄厚而深远的理论基础。我国中医向来重视疾病的“防”与“养”,“养生之道”、“调养之道”正是反映出中医的保健养生、“治未病”的思想光辉。
 
2、拥有对食品、药品辩证关系的准确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自古就有以食为补、以食为疗的传统理念。“药食同源”的理念正是反映了中医对食物与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经数千年进行的添加、提取、删减、复合、炮制等研究和实践,发现、积累了一批药食两用以及专门用于养生、养颜、强身、保健的药食品种和验方,取得了药食配伍、加工方法等大量的科学成果。
 
3、拥有发展“新食品”的资源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土壤与气候条件多样,植物、动物、矿物种类均比较丰富,大农业可以提供比较充分的原料供应。除此之外,我国还拥有不少其它国家没有或者十分稀少的原料品种,如大枣、沙棘、地灵、鹰嘴豆等非常宝贵的健康物质资源。
 
4、世界性市场
据了解,全球65亿人口中,有40多亿人接受民族医药,这反映了民族医药的强大生命力。西方世界之所以打开对我国中医药、保健食品封闭了多年的大门,正是反映出西方“纯”医学的无奈;也反映出食品、中医药、西医相结合,共同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历史发展必然。这条发展道路昭示出我们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当然也有挑战。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经从治疗医学到预防医学再到保健医学三个阶段。当西医进展到保健医学阶段就和中医靠近了,中国的“新食品”发展实际上也需要同西医学结合。
 
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当前人们一方面追求美丽与健康长寿;另一方面却饱受环境污染和抗菌素滥用之害、“纯”医学又苦无良方有效应对“富营养疾病”、各方面为医药负担日重而担忧的种种情况之下,借助祖国中医“以食养生、以食健体、以食克食、以食为药”的纯朴然而拥有深远科学内涵的防治思想,与营养学、生物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现代“新食品”产业不正是在为我们提供的一种十分可行的出路吗?
 
非常遗憾的是, 我国虽然拥有发展的特有基础,且发展新食品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在国际经济、贸易、资源和技术竞争中也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但是就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看,距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中,由于技术和意识落后而挨打的记忆并不淡漠,我们一直苦于手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技术,更没有强大的有话语权的产业。既然世界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健康,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中华民族实现腾飞的一次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知道机遇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应该像日本、韩国一样,举全国之力发展中国支柱产业---以营养健康为指导方针的“新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