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读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

来源:   2009-08-24 11:52:19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看,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及人民收入、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质量和营养摄入有较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营养不良的矛盾仍然突出,表现在两类营养不良同时较严重存在和与之相关的慢性疾病快速增长。采取多种形式的改善措施提高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已经是一件不容迟缓的大事。
一、当前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
1、营养摄入和食物消费  
(1)   能量和蛋白质
      从总量看全国居民摄入能量每日达到2253.5千卡(以18岁轻体力活动男子作为标准人; 数据来源为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 以下除特殊情况不再加注),是RDA(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量)2600千卡的86.7%。其中,农村人口达到2297.9千卡,是RDA的88.4%。可以说,能量供给基本满足需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城乡能量摄入从1982年以来呈下滑走势,即1982年2491.3千卡;1992年2328.3千卡;2002年2253.5千卡。其中城市一路下降;农村1982年至1992年明显下降、1992年至2002年持平。
      蛋白质摄入每日66.1克,是RDA80的82.6%。其中农村为64.9,是RDA的81.1%。蛋白质摄入大致接近需求。但是从调查数据看,近20年来城市居民蛋白质摄入总量一直没有增加,即1982年每标准人日66.7克;1992年68克;2002年66.1克。其中,城市稍有增加,农村稍有减少。可喜的是,虽然蛋白质摄入总量徘徊不前,但由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摄入的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市居民从1992年的标准人日210克增加到248克;同期农村居民从69克增加到126克,优质蛋白占蛋白摄入总量的比例从17%上升到31%。
      同10年前相比,城乡居民脂肪的摄入提高了30.7%,其中城市提高了10.2%,农村提高了50.3%。农村居民脂肪供能比已经达到28%,而城市居民的这一比例则达到了35%!按照RDA要求,人们从脂肪获取的能量在获取的食物总能量中的比例以20—25%为宜,即使比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上限—30%,我国城市居民能量摄入中来自于脂肪的部分也显然偏高;农村居民的这一比例也已经接近上限,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微量营养素和常量元素
      在此次调查中,微量营养素缺乏无论是覆盖面,还是缺乏率表现都很突出。从公布的数据看,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取7分别是RDA的59.8%、76.9%、61.5%,缺乏程度严重。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3.0%,农村11.2%;全国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45.1%,其中城市29.0%,农村49.6%。10年来,全国居民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摄取量几乎没有改善,1992年标准人日为476.0微克,2002年仍只有478.8微克。其中城市不升反降,农村略有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情况也都不理想。维生素B1从1982年的标准人日2.5毫克,到1992年的1.2毫克,再到2002年的1.0毫克,逐次下跌,离RDA规定的1.3毫克越来越远。维生素B2标准人日的摄入量20年来一直维持在0.9、0.8毫克左右,和RDA的1.3毫克也相去甚远。
      铁的问题比较特殊。如果按照RDA来看,我国居民铁的摄入应该是足够了。2002年城乡居民平均摄入铁23.3毫克,已经达到RDA规定的毫克的194.2%!但是,由于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大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铁的人体吸收率很低,导致了贫血患病率较高。目前全国各年龄段的贫血患病率分别是:2岁以下24.2%;60岁以上21.5%;育龄妇女20.6%。全国平均水平为15.2%。
      常量元素钙和磷的摄入不足在调查报告中也有体现,尤其是钙缺乏十分严重。全国无论城乡,钙的摄入量都与需要相差悬殊,且20年来摄入量下滑。RDA规定量是标准人日摄入800毫克钙,可是我国居民实际摄入量是:1982年694.5毫克;1992年405.4毫克;2002年390.6毫克,呈逆向运动趋势。
(3)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肉、禽、蛋、奶消费出现比较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国每标准人日摄入畜禽类食物79.5克,比1992年增长35.0%,其中农村增长85.9%;摄入奶及其制品26.3克,比1992年增长76.5%,其中城市增长82.2%、农村增长近二倍(194.7%);摄入蛋及其制品23.6克,比1992年增长47.5%,其中农村增长一倍多(126.1%);摄入鱼虾类食物30.1克,比1992年增长9.5%,其中农村增长27.1%。可以看出近10年全国居民食物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更是出现了飞跃。动物性食物消费量的快速攀升既优化了全国居民所摄取的蛋白质的质量结构,又使得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必须指出的是,在城市地区已经出现了膳食结构失衡现象,并由此导致营养摄入结构的失衡。其主要表现是,畜肉类和油脂类食物消费过多,造成前面曾经提到的脂肪供能比过高(35%)。从另一方面看,过高的脂肪供能比必然会挤压谷类食物供能的比例,2002年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达到47%,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5%--65%的合理区间。
      此次营养调查中,还有一些信息需要予以注意。这就是除了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过低、应予调整外,农村居民谷类食物消费量的变化也应提前重视。从1992年到2002年, 农村居民谷类食物消费量从593.8克降到471.5克,下降幅度为20.6%。虽然目前农村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为61%,大致处于合理区间的中段,但是如果这种变化趋势不变,不用太久也会重蹈城市的覆辙。
      此外, 我国谷类食物消费中,米、面之外的其它谷类和薯类消费比例偏低,而且仍在较快下降;豆类和奶类(尽管增长幅度较大)制品的消费量过低;以及食盐摄入过多等均应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点击浏览该文件:于--我国营养状况及问题.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