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高级论坛”

来源:   2009-08-21 16:30:44
    
      2001年12月5日-6日,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卫生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高级论坛”在北京饭店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各部委、国际组织以及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界的领导、专家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主要围绕着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公众营养的改善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首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就营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简短讲话。他强调,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人口素质的高低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日本人身高、体质的较快增长就是营养对改善人口素质有促进作用的较好例证。原来平均身高低于我国的日本,由于注重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并加强体育锻炼,其45岁以下男女的身高和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我国,而且日本青少年无论是灵敏度、爆发力还是耐力,都明显好于中国。而人口素质的提高需要科学营养,可见营养对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改善我国公众营养状况的重点是加强对妇女、婴幼儿、中小学生的关注,一些很简单的措施不需要多大投入就可以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国家计委副主任于广洲就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强公众营养问题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l世纪经济、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口整体素质的较量。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就必须下大力气不断改善全民族的营养健康状况,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公众营养问题。当前我国营养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1.我国营养不良人口数量较大,弱势群体营养问题突出。
2.营养结构不合理,营养改善面临双重负担。营养摄入不足与结构失调同时严重存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造成劳动者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劳动生产能力。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营养结构失衡型的营养不良也大量存在,且增加较快。一方面,脂肪、蛋白质摄入量迅速上升,甚至摄入过量;另一方面,却因食品加工过精、过细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肥胖症、糖尿病等“富贵病”和与营养不良有关的慢性病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3.营养产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对改善我国人民营养健康状况造成威胁。
针对当前我国营养工作现状,今后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把营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紧密协作、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公众营养工作。
2、把营养改善与西部开发、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西部地区是营养不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要利用国家发放退耕补助粮的机会,将其中口粮面粉进行营养强化,以改善西部人口营养健康状况。扶贫工作要拓宽思路,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营养摄入水平,力争明显改善贫困地区人口特别是儿童的营养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
3、保护食物资源环境,发展绿色食品,确保食品安全。
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市场监督管理。
...... [点击浏览该文件:论坛综述.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