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强化面粉实行“素质扶贫”政策建议

来源:   2009-08-21 15:36:18
 一、背景情况
      数十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已减少到2006年的5720万人。从给予食物和无救济的“输血”方式;支援生产建设型项目的“造血”方式;到旨在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教育扶贫”方式,他们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完成“战术性”和“战略性”;“长期”和“近期”任务的配合作用。知道今天,这些方式仍然是行之有效、需要综合配套运用的。
      从难度上看,当前我国贫困人口脱贫应该实施进入了扶贫的“攻坚阶段”。根据调查,一部分最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不仅没有减轻,甚至出现加重现象;据几次营养调查报告,他们的营养状况也呈下降趋势,因贫困而营养不良,进而羸弱、患病,又因病而返贫。更贫;由于贫困导致食物营养不足,使他们的体格和智力发育水平严重受损,大大降低了他们接受教育的能力。即使设法使它们免费受到教育,其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所以,有必要以系统工程的理论和矛盾论的认识方法去认识、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认为,除了自然条件限制之外(可采取移民等方法,这里不涉及),贫困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素质低下。而人口素质的决定因素有三,即遗传、营养和教育。据人类学家研究,从遗传因素看,人类5万年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人们能力素质的差距主要决定于后天(当然包括胎儿在孕育成长过程中营养的供给状况)。所以,我们研究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问题,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营养和教育上面。
      最近几年,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对营养的重视却远远不足。由于营养科学知识在我国的普及率极低,人们往往将营养和食物等同看待,认为只要吃饱就获得了充足的营养。在我国的许多规划中,营养指标仅仅包括热量、蛋白质等洪量营养素摄入量,却没有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指标。实际上蛋白质等主要提供人们体格发育需要(当然在贫困地区仍然十分不足),而铁、锌、碘等微量营养素主要提供大脑发育需要。所以,要使中华民族的这一部分真正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永远地、彻底地脱离贫困,就要将营养和教育两方面结合,系统考虑和采取措施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
      目前扶贫资金中相当多一部分用来发放面粉等食物、解决医疗问题,这是十分正确和有效的。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使存量的人口免于饥饿、减少一部分疾病,起码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因贫困产生的人类生存威胁。但是,仅仅做这些又是不够的。根据我国第4次营养和健康调查情况看,贫困地区的营养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对儿童的调查情况,令人们对该部分人口未来一代的发育、健康、素质、能力充满忧虑!
      根据调查,我国新生婴儿全国平均的低体重率为7.8%。但是贫困农村营养状况较差,低体重率依然高达14.4%,差不多是全国平均数的二倍;全国城乡身高、发育的差别也较大。表现在全国城乡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其中农村地区则为17.3%,贫困地区更是高达29.3%。在患有生长迟缓的5岁以下各年龄段儿童中,以1岁儿童生长迟缓率最高,全国农村为20.9%,贫困农村竟高达49%!由营养不良造成的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将会带来终身的体格和智力发育上的影响。根据经验,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的人群,一般是生长迟缓检出率的二倍,只不过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而已。在我国贫困农村,受到营养不良缺乏并威胁的几乎是全部儿童!
      今天的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就是明天的贫困地区的主要劳动人口。如果我们一边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扶贫,竭尽全力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另一边却没有能够堵住问题的源头,不断的成长着体格和智力发育不良的新一代。如此代代相接,循环往复,扶贫工作将难以真正走出僵持局面。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对贫困人口普遍发放营养强化主食品
      食品改善营养有三条基本的途径,即合理安排膳食和营养结构;食物营养强化;营养补充剂。其中食物营养强化的方式,尤其是主食品(如面粉、大米、食用油、盐等)的营养强化,由于其安全、简便、经济、广谱、可操作性强而为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目前全世界已有80个国家颁布强制性法律或者采用各种倡导方式推行全民族食品强化,其中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行了半个多世纪。强化食品更是各国保证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救助弱势人群的必备手段。我国食盐强化碘从1995年开始强制性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碘盐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有效的预防了碘缺乏引起的呆傻等疾病。
      我国面粉的强化从2002年开始。国家粮食局、卫生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共同在甘肃省兰州市郊区和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进行了试点。试点内容是,在发放给农民的退耕补助面粉中强化维生素A、B1、B2、叶酸、尼克酸、铁、锌等我国人口普遍缺乏的微量营养素,连续三年观察其食用效果,食用强化面粉一年半后,两个试点地区群众的血液测试结果均显示,维生素A、铁、锌等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当地农民则凭着自己的感觉总结到,吃了强化面粉 “媳妇变白了;孩子长得快;不得感冒了”。村里的卫生所也总结说,自从农民吃上强化面粉,体质大大增强,到卫生所看病的人比过去少了。其实,他们尚不知道的是,吃了强化面粉的孕妇,其胎儿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营养供应,出生后无论是体格发育,还是智力发育都会比前一代大大发展。
      从强化面粉的成本分析,按照试点地区的配方和强化量,每公斤面粉添加的营养素预混料仅为0.03元左右,可以说是效益最好、成本最低的一种营养改善方式。由面粉厂在面粉生产过程中按量添加营养素,食用者不用改变任何加工方式,也感觉不到任何颜色、味道的差异,像使用碘盐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补充营养、改善营养的目的。
     从强化工艺技术分析,我国面粉企业无论是“绞龙式”还是配粉式加工工艺,都不用增加任何设备就可以完成营养素添加(“绞龙式”可利用增白剂喂料器添加)。只是有些企业在营养素和面粉混匀环节需要做工艺的改动或增加必要的设备。对于面粉加工企业来说,只要能够接到加工强化面粉的任务,工艺设备上的微小改动和投资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当然,在食用大米为主的地区,可改用营养强化大米。
2、  保证婴幼儿和学生得到充足的营养
保证婴幼儿和学生的营养健康,在任何国家都是营养工作的重点。在贫困地区,也是扶贫工作的肝主对象。
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采用发放特制的营养强化婴幼儿食品保证孩子的健康发育。而学生营养餐则是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保障。配餐科学合理,采用强化食品,供应牛奶或者豆奶,可以使正在发育生长的第二代基本保证营养供给。
 
三、政策建议
1、了解国内外强化食物的情况及营养改善效果
了解各国食物强化(主要是面粉)的状况、法规;我国面粉强化的进展,标准、政策、法规制定情况,试点效果,推广情况。
2、我国扶贫资金的运用状况及效果分析
回顾、分析我国历史各个阶段扶贫资金的运用方式,就各种方式
的利弊得失和效果做出综合分析评价。
3、设计实行强化食物改善营养方式,测算所需补助费用,评估扶贫资金用于营养改善的可行性和资金量。
4、 制定“素质扶贫”实施计划
根据调研和测算情况,制定“素质扶贫”实施计划。对扶贫龙头
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实行补贴,费用来源为财政扶贫资金。